2016年底前,上海所有教练车必须全部安装好计时培训车载设备,并接入政府部门的监管平台。2017年1月1日起,教练车未安装车载设备并接入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的,不得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活动。若在一个月的限期内未完成整改的,相关驾校将面临停业整顿的处罚。

5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部分驾校获悉,近日,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联合下发《关于本市全面施行计时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上述规定。《通知》还明确,自2017年1月1日起,上海将全面应用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开展行业服务、行业监管工作,并接入国家交通运输部驾驶培训数据交换与服务平台。

“这也意味着,从明年开始,上海驾驶员培训行业将全面开始实施计时付费、先学后付的培训模式,整个驾培行业也将全部纳入政府监管之中。”业内人士表示,但是,由于上海80%的教练车均为私人承包车辆,因此,在新规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预计有部分教练车不肯安装车载设备,或者安装了车载设备后,并不采取计时收费、先学后付的培训模式。“目前,这项新规的具体操作细则,相关方面还在研讨之中,或许会有多种形式的计时培训模式并存。”


明年起不装车载设备不得教学


《通知》明确,第一阶段(2016年5月31日前)为培训机构自行承诺期,第二阶段(2016年6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为培训机构履行承诺期和自行达标期。第三阶段(2017年1月1日起)为驾培行业计时培训全面运营期。

2016年5月31日前,培训机构未按要求报送开展计时培训经营服务承诺书的,市运输管理处在行业内进行通报,并向社会公众提示学驾风险。同时,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执法总队和市运输管理处将该培训机构列为行业执法监管重点。

2017年1月1日起,培训机构未全面履行守法经营义务的,教练车未安装车载设备并接入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的,不得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活动。培训机构未按要求落实国家和本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资格条件》(含安装车载设备并接入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教练车未满20辆的),不得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活动,市运输管理处将责令限期整改(期限一个月),整改期间,暂停培训机构经营活动。逾期整改不合格的,市交通执法总队将依法吊销培训机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同时,将查处情况及时通报公安、工商、税务等相关管理部门,并向社会公众公告。


具体培训模式仍在研究


何为计时培训车载设备?“这是安装在教练车内的一整套设备,具体包括计时、视频、音频等设备,不仅可以记录学员的学时完成情况、里程、项目等,还能通过视频、音频进行监控、管理,无论是驾校内部还是政府管理部门,都可以在系统后台进行监管。”上海一家大型驾校的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上海10家试点计时培训的驾校,都已安装了这种设备,而在传统驾校中,也已有个别驾校安装了这种车载设备,但主要用于驾校内部管理。

早在2014年7月,拥有500多辆教练车的上海通略驾校就已在所有教练车上安装了计时培训车载设备,“我们之所以提前安装车载设备,一方面是为了加强驾校内部管理和保证学员学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随时做好实施计时收费、先学后付的准备。”通略驾校负责人表示。

“为了完成交通部制定的目标,上海相关部门这次是下决定带有强制性地在整个行业进行全面推广。”上海驾培行业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根据现在的计划,运管部门首先要求所有教练车安装车载设备,在今年年内做好全面实施计时收费、先学后付的准备,但至于具体的操作细则,比如是否要采用现有的计时试点模式,还是采取传统与计时相结合的模式,目前都仍在研究中。

上海计时培训试点最早开始于2008年,荣安驾校试点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前期投入成本太高,一直没有得到推广。2013年,一种全新的“计时培训”系统在翔茂驾校展开试点,驾校对所有学员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主要着重于计时培训和管理。与荣安模式相比,由于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具备推广的可行性。随后,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荣安朱泾、安亭、成达、大众、旗忠等驾校都纷纷启动计时培训试点,目前上海试点驾校已有10家。


新规能否顺利实施关键看落实


尽管与传统驾校培训模式相比,这种分段计时的培训模式能保证学时和学车质量,考试通过率更高,但却“叫好不叫座”,受推广成本较高、80%教练车为私人承包不愿改革、政策倾斜力度不大等因素影响,计时培训模式在上海全市范围的推广难度较大。根据交通运输部的要求,到2016年底,这种计时培训模式的驾驶培训机构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详见澎湃新闻此前报道)

既然在上海驾培行业内推广计时培训的难度较高,政府部门是否仅凭这一纸《通知》就能完成推广任务?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新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难题,能否顺利实施,关键还要看包括具体操作细则、实际管理和处罚力度等多个方面的执行效果,是否落实到位,是否能真正推动整个驾培市场在转变培训方式的过程中优胜劣汰。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上海大约有2万辆教练车,但实际使用的只有70%左右,另外30%只是为了获取开班额度,但并不真正运营。虽然根据政府部门的要求,所有教练车今年都必须全部装好车载设备,但预计能够真正安装车载设备的也就是在实际使用的教练车。此外,私人承包的车辆也不一定会全部安装。

“除了安装,更关键的问题是装好以后,究竟是否会真正实施计时收费、先学后付。”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很有可能会有一部分教练车虽然安装了车载设备,却如同摆设一样,并不去使用,而依然用传统的培训模式。

“特别是对于那些私人承包的车辆来说,计时收费、先学后付的培训模式,会让他们的成本大大提高。”该人士说,仅从学员学时来说,计时培训的学时就能达到目前传统模式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此外,安装、使用车载设备的教练车还将纳入政府监管平台,教练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被监控。“此举必然会引发部分教练的不满和反对。”


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配合删除,反馈邮箱:34200611@qq.com。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